国内企业赴港上市持续升温。目前已有300家公司赴港上市申请正在处理中,其中有41家是已经在A股上市的企业。
陕西新增1家赴港上市备案企业
今年以来,国内企业赴香港上市持续升温。Wind数据显示,7月1日至18日,已有45家公司递交在港股上市备案申请。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。上述45家企业里,有11家公司此前已在A股挂牌,现又谋求到香港上市。整体来看,目前有300家公司赴港上市申请正在处理中(包括已接收、补充材料、完成备案),其中,有41家为A股上市公司。
陕西今年新增1家赴港上市备案企业:大医集团,最新备案状态为补充材料。此外,另一家陕西企业乾元微珂也在香港交易所IPO排队序列。
在外界看来,国内企业赴香港上市热度提升,是政策支持、市场影响等多重因素推动结果。
就政策层面,去年4月份,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,其中一项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。去年10月份,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发布联合声明,宣布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。在政策引导下,今年上半年,港股IPO募资额位居全球第一。
“从市场实际影响来看,港股过审难度要弱于A股,对企业来说赴港上市成功率更高。而且部分公司意在构建海外融资平台,丰富融资渠道,还有的需要推动海外业务拓展,贴近海外投资者。”万联证券西安营业部投顾屈放表示,赴港上市的企业中,部分企业如宁德时代等境外收入占比较高;还有些餐饮类企业,如巴奴火锅因行业限制在A股IPO难度较大。
展望未来,中泰证券认为,预计未来2年到3年,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,尤其是A股公司还将持续增加。同时,伴随监管制度持续优化,两地市场协同效应或进一步释放。
A股、港股溢价出现回落
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以来,宁德时代、恒瑞医药、海天味业等A股大市值龙头企业先后到香港上市,给市场带来一定示范效应。数据统计,今年以来,新晋10家“A+H”公司中,9家A股市值在百亿元以上,其中有5家市值在千亿元以上。
业内指出,今年到港股二次上市的A股公司呈现出三大特征:一是市值体量高,新增公司有一半市值在千亿元级;二是分红能力强;三是科技属性凸显。“A+H”公司在流动性、估值与行业权重上对港股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。
长期以来,A股相对于港股存在溢价现象,但在今年,A、H股溢价呈现回落趋势。
截至7月17日,有155家在港股上市的A股公司股价对港股存在溢价,但宁德时代等5家公司A股股价对港股出现折价。
屈放表示,A、H两地市场在投资者结构、交易、流动性等多个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,而且港股实施T+0制度,允许卖空且无涨跌停板,价格发现效率较高。就港股走势结合行业来看,高股息、金融等现金流稳健板块溢价将率先收敛,新能源、创新药等成长赛道仍可能维持偏高溢价。此外,对于上市公司来说,港股波动性较强,企业资质和业绩也会更直观反映在二级市场,因此内地企业需要有充分准备。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李程
倍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